Product Center
相關文章
RELATED ARTICLES十四經穴針灸銅人
十四經穴針灸銅人
現代十四經穴針灸銅人模型(真銅全銅材質)
(模型高度不低于170CM,重量大于80公斤
有穴位點,及大部分主要常用經穴穴位名、有十四經絡線、古銅色)
現代十四經穴針灸銅人模型(真銅全銅材質) 現代仿鑄針灸銅人
1978年,南京醫學院和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合作,研制仿宋針灸銅人一具,現存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。它是用青銅冶煉澆鑄而成。胸背前后兩面可以開合,打開后可見浮雕式臟腑器官,閉合后則全身渾然一體。高172.5厘米,重210千克。1987年,河南開封何保儀等也根據歷史文獻,鑄造針灸銅人一具,以圖復原。此外,在古代針灸銅人的啟發下,利用現代光電技術和電腦控制技術,制作的經絡腧穴人體模型,遠比古代銅人精巧,并有很多新產品投放市場,供教學用。
針灸相關知識:
浩瀚歷史,千年傳奇。在中醫的長河中,針灸是一面經久不衰的旗幟。尤其在北宋年間,伴隨著名醫王惟一研制的針灸銅人面世,更是將針灸診療技術發揚光大,讓中醫針灸技術深入人心,魅力無窮。
王惟一,又名王惟德,出生于公元987年,卒于1067年。在宋仁宗年間,擔任尚藥御一職,是中國著名針灸學家之一。王惟一對針灸學很有研究,著有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一書,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。
縱覽王惟一一生,對針灸醫學做出了三大不可磨滅的貢獻:一是考定了《明堂針灸圖》,并撰寫了《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,二是奉旨鑄造兩座針灸銅人模型,第三是將《圖經》刻于石上。任何一項成就,都足矣名垂青史,彪炳史冊。
醫學寶典,針灸圖經。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于1026年著成,全書分為三卷,把354個穴位,按12經脈聯系起來,并詳細標注了穴位名稱,繪制成圖,為鑄造的銅人做了詳細注解。此書內容豐富多彩,圖樣詳實完整,根據圖集,可以查到與人體相對仗的穴位,清晰明了的所要治理的癥狀。
在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的上卷,論述了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胃、膽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三焦、心包絡、任脈、督脈的經絡循行、主治方法及經穴。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的中、下卷依次按照頭、頸、軀干、四肢的上下順序,詳細敘述了每一處經穴以及診治要領和注意事項。
困則思變,變則通,通則達。當時,北宋正處在內憂外患的特殊時期。得益于王安石變法中改良思想的影響,當時的醫學教育也取得飛速的進步。伴隨著雕版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問世,醫學工作者在編纂、整理、出版了諸多醫學典籍,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,極大便利了醫學工作者的學習記憶和臨床參考。
醫道酬勤,針灸銅人。觀摩王惟一設計的針灸銅人,胸有成竹,巧妙布局令人折服。針灸銅人里面是銅鑄臟腑,軀殼表面,刻有354個穴孔,內裝水銀,黃蠟密封,防止水銀流瀉。老師在考核學生的時候,學生手持銀針,找準相應的穴位,水銀就會瀉出,否者,銀針無法刺入。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,一直備受針灸學家推崇。
纂集舊聞,訂正訛廖。縱覽王惟一的學術觀念,《圖經》、石碑、銅人三者雖然形式不同,但作用卻功德無量。尤其是針灸銅人模型,對經穴教學的形象化與直觀化,開創了針灸學的腧穴考試要進行實際操作的先河!
杏林春暖盡奇葩,大醫精誠惠萬家。
譽滿人間揚四海,傳承國粹耀天涯。